芋枯萎病

芋枯萎病又称干腐病,是芋产区常见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寄生在茎部,引致枯萎或腐烂。发病轻的症状不明显,先是生长慢,老叶黄化迅速。重病株表现为生长不良,变为黄绿色,秋季提早干枯或茎叶倒伏,剥开球茎,皮层变红,横剖可见红色小斑点,严重的大块变为红褐色,造成干腐或中空。

芋枯萎病病原

Fusariumsolani(Martius)AppetWr.称茄病镰孢,属半知菌类。分生孢子散生或生在假头状体上或孢子座、粘孢子团中,群集呈褐白色或土黄色、绿色至深褐色。大型孢子纺锤形稍弯曲,两端圆,基部在长轴斜向具微小凸起,具隔膜3~5个,3个隔膜的大小19~50×3.5~7微米,5个隔膜的32~68×4~7微米。厚垣孢子间生或顶生,褐色球形至洋梨形,单生,单胞者大小8×8微米,双胞9~16×6~10微米,平滑或有小瘤。除寄生芋外,还为害甘薯、马铃薯的块茎、黄瓜、甜瓜的果实。

芋枯萎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被害的残体上存活或越冬,种球内越冬的病菌随翌年栽芋引起发病,球茎中母芋带菌率高,子芋次之,孙芋。该病不仅在田间侵染蔓延,贮运期间也可扩展。气温28~30℃易发病,生产上种植病芋、连作地或地下害虫多易诱发此病。管理粗放、土壤过干或过湿发病重。

免费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