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茎基腐病

蚕豆茎基腐病主要危害幼苗,引起苗前烂种和刚出土后幼苗发病。发病时子叶上产生椭圆形红褐色病斑,病害从苗期开始,到开花结荚期为高峰期,成株期染病,根先发黑腐烂,后蔓延到茎基部,茎基逐渐变黑下陷,病部表皮腐烂,木质部变褐,直至枯死。

蚕豆茎基腐病基本信息

报检植物:蚕豆

报检类型:病害

检测认定:蚕豆镰孢菌茎基腐病

中文名称:蚕豆镰孢菌茎基腐病

中文别名:蚕豆茎基腐病、蚕豆烂根病

英文名称:Broadbeanstemwilt

病原中文名称:燕麦镰孢、蚕豆燕麦镰孢

病原拉丁学名:燕麦镰孢Fusariumavenaceum(Fr.)Sacc.

蚕豆燕麦镰孢F.avenaceum(Fr.)Sacc.f.sp.fabae(Yu)Yamamoto.

病原分类地位:界、半知菌类(无性类)、丝孢纲、瘤座孢目、瘤座孢科、镰孢属

病害类型:

主要寄主:蚕豆

危害部位:根、叶片、茎基部

传播因子:种子、病残体、土壤

防治指标:(不详)

检疫地位:非检疫对象

豆茎基腐病病害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幼苗,引起苗前烂种和刚出土后幼苗发病。发病时子叶上产生椭圆形红褐色病斑,病害从苗期开始,到开花结荚期为高峰期,成株期染病,根先发黑腐烂,后蔓延到茎基部,茎基逐渐变黑下陷,病部表皮腐烂,木质部变褐,直至枯死。该病不萎蔫,别于根腐病。

蚕豆茎基腐病病原特征

导致蚕豆茎基腐病菌的众多菌系里主要有两种:Fusariumaverenaceum(CordaexFr)Sacc.f.fabarumRuaneta1.称燕麦镰孢气生菌丝型和F.avenaceumf.fabalisRuanetal.称燕麦镰孢粘孢团型,能侵染蚕豆引致基腐和根腐。均属界、半知菌类(无性类)、丝孢纲、瘤座孢目、瘤座孢科、镰孢属。两菌形态相似,菌丝白色,带洋红色,棉絮状,大型分生孢子弯梭形、蠕虫形至丝状,顶端细胞窄,稍尖,弯曲度很大,具0~12个隔膜,5个居多;小型分生孢子少见或不产生,有0~1个隔膜;茵核深蓝色,直径0.2~2.5mm,不产生厚垣孢子。

蚕豆茎基腐病侵染循环

病菌可在种子上存活或传带,种子带菌率1.2%~14.2%,且主要在种子表面经种皮传播,此外,以菌丝体及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的病菌,都可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该病发病程度与土壤含水量有关。在地下水位高或田间积水时,田间持水量高于92%发病重,地势高的田块发病轻;精耕细作及在冬季实行蚕豆、小麦、油菜轮作的田块发病轻。年度间的差异与气象条件相关,播种时遇有阴雨连绵的年份,根病死苗严重。

免费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