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油壶菌火肿病

蚕豆油壶菌火肿病主要为害蚕豆的叶和茎部。叶片染病在叶两面均可产生浅绿色病斑,隆起,出现圆形至扁圆形小肿瘤,直径数毫米,表面粗糙,单生或群生。后期叶片卷曲成畸形,肿瘤呈褐色溃烂,病叶凋萎于枯。茎部染病也生许多隆起的肿瘤,形状与叶上瘤相近,病株矮化,生长不良。

蚕豆油壶菌火肿病基本信息

中文名:蚕豆油壶菌火肿病

病原中文名:蚕豆油壶菌

病原拉丁学名:OlpidiumviciaeKusano

病原分类地位:鞭毛菌亚门

病害类型:

主要危害作物:蚕豆

主要为害部位:叶和茎部

蚕豆油壶菌火肿病形态特征

病组织内可产生很多孢子囊。孢子囊萌发产生释孢管,释放出游动孢子,大小6~7×5(um),单鞭毛,在蚕豆表面上游动一个时期以后,作阿米巴状运动。鞭毛收缩后,外面形成一层包膜,膜上具孔,把其中的原生质输入到寄主表皮细胞内,形成阿米巴状原生质团,附着在寄主细胞核上。这个原生质团内的核分裂,外生一薄膜又发育成一个孢子囊。游动孢子成对结合,形成双鞭毛接合子,短暂游动后休止,且在其体外形成囊膜,同时把所含原生质输入寄主细胞内。接合子又能形成休眠孢子囊,在寄主体外越冬。

蚕豆油壶菌火肿病传播途径

以休眠孢子囊越冬。翌年春天,休眠孢子囊萌发,释放出单鞭毛的游动孢子,侵入蚕豆幼芽、幼茎及幼叶,在寄主细胞里形成薄壁的游动孢子囊,致豆苗发病。此后游动孢子囊又通过出管释放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潜育期10~14天。

免费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