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轮纹病

蚕豆轮纹病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为害茎、叶柄和荚。叶片染病初生1mm大小紫红褐色小点,后扩展成边缘清晰的圆形或近圆形黑褐色轮纹斑,边缘明显稍隆起,病斑直径5~7mm,一片蚕豆叶上常生多个病斑,病斑融合成不规则大型斑,致病叶变成黄色,成黑褐色,病部穿孔或干枯脱落。

蚕豆轮纹病基本信息

中文名:蚕豆轮纹病

蚕豆轮纹病初期病斑

蚕豆轮纹病初期病斑

别名:“热风”、“云花”

病原中文名:蚕豆尾孢

病原拉丁学名:CercosporafabaeFautrey

病原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

病害类型:

主要危害作物:侵染蚕豆外,还可为害巢菜属(Viciasp.)等其他多种蔬菜。

主要为害部位: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为害茎、叶柄和荚

蚕豆轮纹病为害症状

湿度大或雨后及阴雨连绵的天气,病斑正、背两面均可长出灰白色薄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柄、茎和荚染病产生梭形至长圆形、中间灰色凹陷斑,有深赤色边缘。荚上生小黑色凹陷斑。

蚕豆轮纹病形态特征

蚕豆尾孢在培养基上,菌落初为白色,渐呈浅灰至深灰色或深橄榄色至黑色。中间稍凸起,边缘具1、2条轮纹,不产孢。分生孢子梗褐色束状,由叶面抽出,具隔膜0~5个,不分枝,大小15.8~99.4×4.6~6.0(um)。分生孢子无色透明,顶生,细长,直或弯,鞭形至倒棒状,具隔膜1~15个,大小56~64×3.8~4.2(um)。病菌生长发育适温25℃,31℃,6℃。

豆轮纹病传播途径

病菌以分生孢子梗基部的菌丝块随病叶遗落在土表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引致初侵染,再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蚕豆轮纹病发病条件

病菌发育适温25℃左右,30℃,5℃。蚕豆苗期多雨潮湿易发病,土壤粘重、排水不良或缺钾发病重。病叶的增加和扩展主要受气温高低及前3~5天早晨叶片上有无露水两个条件制约。一般连续3天早晨蚕豆叶上有露水,气温18~20℃,病叶出现高峰。此外,播种早、蚕豆和玉米套种发病重。蚕豆与洋芋套种可减轻发病。

免费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