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一柱香病

水稻-柱香病主要为害穗部。受害水稻抽穗前,病在颖壳内长成米粒状子实体,将花蕊包埋在内,壳内子实体从内外颖的合缝延至壳外,形状不一,外壳渐变黑,同时还有菌丝将小穗缠绕,使小穗不能散开,抽出的病直立圆柱状,故称“一柱香”。

发病规律

稻一柱香病为系统侵染性病害,病菌以分生孢子座混杂在种子中存活越冬。带菌种子为翌年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源。带菌种子播种后,病菌从幼芽侵入,造成当年发病。病菌在稻株体内随着植株的生长发育而扩展,在稻株抽穗之前,病菌已进入幼穗为害,被害幼穗颖壳受破坏而变蓝黑色,并长出小粒点状的子实体(即病菌分生孢子座),小穗因被病菌菌丝体缠绕而不能展开,致抽出的病穗呈圆柱状。有时部分小穗受害后虽仍能散开,但穗粒基本不实。通常育旱秧有利病菌侵染。土壤无传病作用。病菌也可为害稗草。水稻品种之间发病有差异。在云南以当地“荔枝红”和“小白谷”品种易感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孢子座混入种子中越冬,种子带菌是发病主要原因。土壤无传病作用。该病是系统侵染性病害,带菌种子播种后,病菌从幼芽侵入,造成当年发病。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防止带菌种子进入无病区,从无病区引种。(2)无病田留种。(3)种子处理。采用盐水选种或泥水选种汰除孢子座,或用52-54℃温汤浸种10分钟杀死种子上的病菌。

免费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