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性斑疹病

番茄性斑疹病主要危害叶、茎、花、叶柄和果实,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病害的蔓延。

番茄性斑疹病症状:

可危害叶、茎、花、叶柄和果实,尤以叶缘及未成熟果实明显。叶片染病,产生深褐色至黑色斑点,四周常具黄色晕圈;叶柄和茎染病,产生黑色斑点;幼嫩绿果染病,初现稍隆起的小斑点,果实近成熟时,围绕斑点的组织仍保持较长时间绿色。主要危害叶、茎、花、叶柄和果实。叶片感病,产生深褐色至黑色不规则斑点,直径2-4厘米,斑点周围有或无黄色晕圈。叶柄和茎秆症状相似,产生黑色斑点,但病斑周围无黄色晕圈。病斑易连成斑块,严重时可使一段茎秆变黑。花蕾受害,在萼片上形成许多黑点,连片时,使萼片干枯,不能正常开花。幼嫩果实初期的小斑点稍隆起,果实近成熟时病斑周围往往仍保持较长时间的绿色。病斑附近果肉凹陷,病斑周围黑色,中间色浅并有轻微凹陷。

番茄性斑疹病病原:

性病害。病菌在种子、病残体及土壤里越冬,并通过雨水飞溅或整枝、打杈、采收等农事操作进行传播。潮湿、冷凉条件和低温多雨及喷灌易发病。

番茄性斑疹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番茄性斑疹病的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病菌可在番茄植株、种子、病残体、土壤和杂草上越冬,在干燥的种子上可存活20年,可随种子作远距离传播。播种带菌种子,幼苗即可发病,幼苗发病后传入大田,并通过雨水、昆虫、农事操作传播,以致造成流行;在田间只要初有10%的植株发病,就可传染到整个地块,温度25℃以下、相对湿度80%以上的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

番茄性斑疹病防治方法:

(1)选用耐病品种。

(2)在干旱地区采用滴灌或沟灌,尽可能避免喷灌。

(3)建立无病种子田,确保种子不带菌是杜绝病害传播的根本措施;种子用1%次氯酸钠溶液+云大-120500倍液,浸种20-3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

(4)初发病时用“天达2116”800倍液+“天达诺杀”1000倍液、77%多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可杀得101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新植霉素40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3次。

免费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