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特点及流行因素

2014/5/8 1988.TV病虫害图谱

油菜菌核病在油菜各部分均可感病,潮湿时,病斑上长出白色菌丝,绕茎后,以上部分枯死。

油菜菌核病发病特点:冬油菜产区4-5月份油菜收获后,菌核遗留在土壤、种子和残株中越夏,为次年病害的首次侵染源。秋季温暖潮湿的地区,部分土壤中菌核萌发长出子囊盘或菌丝,侵染幼苗。但多数地区菌核在土中休眠,翌春旬均温在5℃以上,开始萌发产生子囊盘,2-4月旬均温8-14℃期间为子囊盘盛发期,放射的子囊孢子如一股白烟,肉眼可见,然后随气流传播。一般先侵染花瓣,落花后花瓣上菌丝蔓延至叶片,株间相对湿度大于85%时,病叶上菌丝迅速增殖侵染茎枝和邻株。

油菜菌核病病害流行有以下四个因素。(1)开花期降雨量。平均日降雨量5毫米以上发病重;1-3毫米发病较轻;1毫米以下极少发病。同期月均相对湿度80%以上发病重;60-75%发病较轻;60%以下基本不发病。花期多雨有利于子囊盘形成、子囊孢子侵染和菌丝再侵染,因而发病严重。(2)田间菌原量。旱地菌核存活数量大、施用未腐熟的油菜残渣、播种带菌种子,均将增加田间菌核数量。(3)油菜长势。植株高大郁蔽,小气候湿度大,有利于病菌侵染蔓延。(4)开花期与子囊盘发生期的吻合程度。吻合程度愈高发病愈重,一般种植品种二者吻合程度均较高。

免费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