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玉米弯孢霉叶斑病

2014/3/6 1988.TV病虫害图谱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俗称黄斑病,是我国玉米生产区继玉米大斑病及小斑病之后又一对玉米产量影响很大的叶斑病害。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少数玉米生产区发生该病,根据其症状曾被称为“黄斑病”。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对病害的深入研究和对病原菌的认识,根据对该病的英文称谓,病害的中文名称确定为“弯孢菌叶斑病”。此病害一般使玉米减产20%-30%,个别地块达50%以上,甚至绝产。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鞘和苞叶,初为褪绿小点,病斑逐渐扩展成圆形或椭圆形,在感病品种上病斑较大,一般宽1毫米-2毫米,长1毫米-5毫米,中央苍白色、黄褐色,边缘有较宽的环带,外围有较宽的半透明草黄色晕圈,数个病斑相连可形成叶片坏死区。此外,弯孢菌叶斑病在不同品种上,特别是在抗病及感病品种上,病斑大小、形状、晕圈宽窄等特征差异极大。

高温潮湿天气候有利于该病的发生;该病易与小斑病、圆斑病、眼斑病混淆,不易区别,从而导致该病的发生和蔓延;从患有该病的地区调运玉米种子是导致一些地方发病的主要原因。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具有一定的发病规律。患病叶和秸秆是主要的初浸染源。该病菌以菌丝潜伏于病残体组织中或以分生孢子(适萌发温度为30-32℃,相对湿度低于90%则很少萌发或不萌发)状态越冬。高温、高湿、降雨较多的年份有利于发病,低洼积水田和连作地发病较重。在田间自然条件下,弯孢菌叶斑病的潜育期为4-5天,持续显症时间为8天。品种与生育期对潜育期影响较小,品种抗病性随植株生长而递减。幼龄斑和老龄斑都能产生孢子。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发病始期为7月下旬至8月初,8月中下旬达到高峰期。

免费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