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仙花立枯病

1、症状

病菌主要侵染根茎部,致病部变黑或缢缩,潮湿时其上生白色霉状物,植株染病后,数天内即见叶萎蔫、干枯,继而造成整株死亡。

2、病原

RhizoctoniasolaniKuhn称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

3、发生规律

(1)主要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或病残体内越冬,土壤中的菌丝营腐生生活,不休眠。

(2)在田间,主要靠接触传染,即植株的根、茎、叶接触病土时,便会被土中的菌丝侵染,在有水膜的条件下,与病部接触传染,在有水膜的条件下,与病部接触的健叶即染病。此外,种子、农具及带菌堆肥等都可使病害传播蔓延。

菌丝生长温限6-40℃,生长适温为20-30℃,尤以25-30℃生长快。

菌丝存活需要冷凉干燥的土壤,菌核的萌发需要高湿,一般相对湿度98%才能萌发,侵入也需要保持一定时间的自由或近的相对湿度。

田间病害的流行还与寄主抗性有关。不利于寄主生长的土壤温湿度,如过高、过低的土温,粘重而潮湿的土壤,均有利于发病。

4、防治方法

(1)土壤处理:用40%拌种双或40%五氯硝基苯(如国光三灭),每平方米用药量6-8克撒入播种土拌匀。

(2)发病初期若土壤湿度大,粘重,通透差,要及时改良并晾晒,再用药。

(3)用30%恶霉灵水剂(如国光三抗)1000倍液或70%敌磺钠可溶粉剂(如国光根灵)800-1000倍液,用药时尽量采用浇灌法,让药液基础到受损的根茎部位,根据病情,可连用2-3次,间隔7-10天。对于根系受损严重的,配合使用促根调节剂使用,恢复效果更佳。

免费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