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镰刀菌苗枯病

玉米镰刀菌苗枯病是由于病原菌随病残体或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菌源,玉米种子也带菌传病。玉米苗期持续低温多雨是苗枯病发生的主要诱因,此种气象特点导致春玉米发病较重。

玉米镰刀菌苗枯病为害症状

从种子萌芽到3~5叶期的幼苗多发,病芽种子根变褐腐烂,可扩展到中胚轴,严重时幼芽烂死。幼苗初生根皮层坏死,变黑褐色,根毛减少,无次生根或仅有少数次生根。茎基部水浸状腐烂,可使茎基部节间整齐断裂。叶鞘变褐、撕裂,叶片变黄,叶缘枯焦,心叶卷曲易折。通常无次生根的病苗死亡,枯死苗近地面处产生白色或粉红色霉状物。有少数次生根的成为弱苗,底部叶片的叶尖发黄,并逐渐向叶片中下部发展,全叶变褐枯死。病苗发育迟缓,生长衰弱。严重时各层叶片黄枯或青枯。

玉米镰刀菌苗枯病形态特征

苗枯病是春玉米的重要病害,重病田往往因病缺苗3~5成。除镰刀菌外,腐霉菌、丝核菌、蠕孢菌等也能引起苗病,多种病原菌可混合发生。

玉米镰刀菌苗枯病传播途径

病原菌随病残体或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菌源,玉米种子也带菌传病。玉米苗期持续低温多雨是苗枯病发生的主要诱因,此种气象特点导致春玉米发病较重。夏玉米出苗期间气温较高,降雨少,天气晴朗,苗枯病轻微。病苗率与种子带菌率成正相关,种子带菌率高的,发病严重。砂质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瘠薄土壤、多年重施化肥而板结的土壤发病均重,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发病较轻。连作田块,偏施氮肥,磷、钾缺乏的田块,以及密度过大、通风透光差、地势低洼、湿度高的田块,发病较重。播种过深,玉米出苗时间延长,或苗期虫害严重,造成幼苗伤口较多时,苗枯病也趋于严重。

玉米镰刀菌苗枯病发病条件

玉米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连年大面积种植高感品种使苗枯病渐趋严重。小粒玉米杂交种苗期长势较弱,对高温、多湿较敏感,发病较重。

免费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