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枝孢穗腐病

玉米枝孢穗腐病,玉米的病害。病原为多主枝孢,冷湿条件易发病。

玉米枝孢穗腐病基本信息

病原拉丁学名:Cladosporiumherbarum(Pers.)Link.

病原分类地位:界、半知菌类(无性类)、丝孢纲、丝孢目、暗色孢科、枝孢属

危害部位:果穗

传播因子:种子、玉米病残体

玉米枝孢穗腐病为害症状

果穗上散布具黑色至墨绿色污斑或条斑的病粒。附着在穗轴上的籽粒近脐部首先变色,然后上部出现污斑,但很少到达顶端。贮藏时发展为穗腐。

玉米枝孢穗腐病病原介绍

Cladosporiumherbarum(Pers.)Link.称多主枝孢,属界、半知菌类(无性类)、丝孢纲、丝孢目、暗丛梗孢科、枝孢属。常形成子座。分生孢子梗丛生,榄黑色,顶端或中部常有局部膨大,长250um;分生孢子长圆形、卵圆形或长椭圆形,浅橄榄色,表面密生细刺,单胞或双胞,0~1个隔膜,大小5~23×3~8(um),多数为8~15×4~6(um)。该菌多生在草本、禾本科或木本植物上或土壤及空气中。

有性态为Mycosphaerellatulasnei.称图拉球腔菌,属界、子囊菌门、腔菌纲、座囊菌目、座囊菌科、球腔菌属。

有性态不易产生,通常以无性态多主枝袍Cladosporiumherbarum.为害小麦、大麦、高粱、玉米、水稻等多种禾本科植物,引起黑霉病。子囊座黑色,壁厚,瓶形,有短颈,150~250×100~150μm。子囊圆筒形,80~120×15~20μm。子囊孢子椭圆形,两端钝,一个隔膜,上部细胞略大于下部细胞,18~28×6~8.5μm。

玉米枝孢穗腐病传播途径

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形成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从生长破裂处侵入籽粒冠部,繁殖危害。

玉米枝孢穗腐病发病因素

冷湿条件易发病。

(1)种植密度大,株、行间郁敝,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抗性降低易发病。

(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地,土壤得不到深耕,耕作层浅缺少有机肥;田间病残体多;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衰弱,发病重。

(3)种子带菌、肥料未腐熟、有机肥带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

(4)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病;苗期低温多雨,成株期高温、高湿或长期连阴雨的年份发病重。

免费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