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虎斑病

甘蔗虎斑病又称甘蔗纹枯病,是蔗株叶鞘部的重要病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甘蔗产区,我国华南蔗区发生较重。

甘蔗虎斑病为害症状

主要发生在叶鞘上。近地面处先发病,病斑形状不规则,红色,中央渐变为灰黄色,边缘颜色较深,呈赤褐色。有时向叶片扩展,出现赤褐色宽横条纹似虎皮斑纹状,故称虎斑病。[1]

甘蔗虎斑病病原形态特征

RhizoctoniasolaniKühn称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有性态为Thanatephoruscucumeris(Frank)Donk称瓜亡革菌。在土壤中形成薄层蜡质状或白粉色网状至网膜状子实层,产生的担子桶形至亚圆筒形,比支撑担子的菌丝略宽一些,担子具3~5个小梗,其上着生担孢子。担孢子椭圆形至宽棒状,基部较宽,大小7.5~12×4.5~5.5(µm),担孢子能重复萌发,在担子上形成2次担子。立枯丝核菌的菌核是由单一菌丝的分枝密集而形成,或是由紧密地和菌丝纠集而形成的菌丝结。[1]

甘蔗虎斑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中越冬,且可在土中腐生2~3年。菌丝能直接侵入寄主,通过水流、农具传播。病菌发育适温24℃,40~42℃,13~15℃,适宜pH3~9.5。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温度过高易诱发本病。

免费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