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霉斑穿孔病

桃霉斑穿孔病又称桃褐色穿孔病。主要为害叶片和花果。叶片染病,病斑初为圆形,紫色或紫红色,逐渐扩大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6毫米,后变为褐色。湿度大时,在叶背长出黑色霉状物即病菌子实体,有的延至脱落后产生,病叶脱落后才在叶上残存穿孔。花、果实染病,果斑小而圆,紫色,凸起后变粗糙,花梗染病,未开花即干枯脱落。

桃霉斑穿孔病病原

嗜果刀孢霉,属半知菌亚门。异名桃棒盘孢,属半知菌亚门。子座小;黑色,从子座上长出的分生孢子梗丛生,短小;分生孢子长卵形至梭形,褐色,具l-6个分隔,多为2-3个,大小23-62×12-18微米。菌丝发育适温19-26℃,39-40C,5-6℃。

桃霉斑穿孔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被害叶、枝梢或芽内越冬,桃树枝条或芽外覆有胶质层,利于病菌抵抗低温,翌年,越冬病菌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先从幼叶上侵入,产出新的孢子后,再侵入枝梢或果实,该菌潜育期因温度高低不同差异比较大、日均温19℃为5天,日均温1℃则为34天,低温多雨利其发病,陕西关中一带,4月中下旬即见枝梢发病。

免费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