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褐斑病

豌豆褐斑病主要为害叶、茎、荚,叶片染病产生圆形淡褐色至黑褐色病班,边缘明显,病斑上有针尖大小的黑点。茎染病,病斑褐色至黑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稍凹陷。影响了豌豆的产量,田间多雨潮湿易诱发豌豆褐斑病发生。

豌豆褐斑病-基本信息

中文名:豌豆褐斑病

病原中文名:豌豆壳二孢

病原拉丁学名:AscochytapisiLibert异名DiplodiamacrophomoidesCamara

病原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

病害类型:

主要危害作物:除为害豌豆外,还可侵染蚕豆和菜豆。

主要为害部位:叶、茎、荚

豌豆褐斑病-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茎、荚。叶片染病产生圆形淡褐色至黑褐色病斑,病斑边缘明显。斑上具针尖大小的小黑点,即分生孢子器。茎染病病斑褐色至黑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稍凹陷,向内扩展波及到种子,致种子带菌;种子病斑不明显,湿度大时呈污黄色或灰褐色。褐斑病是常发病害,生产上黑斑病、基腐病、褐斑病常混发。

豌豆褐斑病-形态特征

AscochytapisiLibert异名DiplodiamacrophomoidesCamara称豌豆壳二孢,属半知菌亚门。病菌分生孢子器黑褐色,球形或扁球形,大小100~180×100~120(um),器壁膜质,孔口圆形,成熟时释放出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近圆形,双胞,无色,大小10~14×3~5(um),每个细胞内具1个油点。病菌发育适温15~26℃,33℃,8℃。

豌豆褐斑病-传播途径

以分生孢子器或菌丝体附着在种子上或随同病残体在田间越冬。播种带菌种子,长出幼苗即染病,子叶或幼茎上出现病痕和分生孢子器,产出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进行再侵染,潜育期6~8天。

豌豆褐斑病-发病条件

田间15~20℃及多雨潮湿易发病。

免费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