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棉铃虫

麦田棉铃虫寄主植物广泛,可以为害玉米、棉花、花生、芝麻、烟、苹果、梨、柑桔、桃、葡萄、无花果、草萄等植物。幼虫为害小麦,食叶成缺刻或孔洞,蛀台或咬断麦穗。

形态特征

麦田棉铃虫成虫体长14-18mm,翅展30-38mm,灰褐色。前翅有褐色肾形纹及环状纹,肾形纹前方前缘脉上具褐纹2条,肾纹外侧具褐色宽横带,端区各脉间生有黑点。后翅淡褐至黄白色,端区黑色或深褐色。卵半球形,0.44-0.48mm,初乳白后黄白色,孵化前深紫色。幼虫体长30-42mm,体色因食物或环境不同变化很大,由淡绿、淡红至红褐或黑紫色。绿色型和红褐色型常见。绿色型,体绿色,背线和亚背线深绿色,气门线浅黄色,体表面布满褐色或灰色小刺。红褐色型,体红褐或淡红色,背线和亚背线淡褐色,气门线白色,毛瘤黑色。腹足趾钩为双序中带,两根前胸侧毛连线与前胸气门下端相切或相交。蛹长17-21mm,黄褐色,腹部第5-7节的背面和腹面具7-8排半圆形刻点,臀棘钩刺2根,微弯。

防治方法

(1)防治指标我国该虫为害小麦重的产麦区年生4代,个别年份可能出现发生不整齐的5代。一代主要为害小麦,卵盛期在5月上中旬,麦田防治指标为每m2有二龄幼虫8头或百株累计卵量16粒左右;二代卵盛期在6月中下旬,防治指标为百株累计卵量100粒或防治后百株残虫10头以上;三代卵盛期在7月中下旬,防治指标为百株累计卵量40粒或防治后百株残虫5头以上;四代卵盛期在8月下旬一9月上旬,防治指标为百株幼虫10头以上或防治后百株残虫5头以上。

(2)防治方法参见玉米田棉铃虫。

免费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