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莱白锈病

油莱白锈病是油菜产区发生普遍、为害比较严重的病害。该病在西南、江苏、浙江、上海等油菜产区发生严重,发病率较高。

【油莱白锈病症状】

油莱白锈病油菜整个生育期的地上部分各器官均可感病。主要为害叶片、茎。叶片染病初在叶片正面产生浅绿色小点,周围有黄色晕圈,后渐变黄呈圆形病斑,叶背面病斑处长出白色漆状疤状物,疤斑破裂后散出白粉,严重时病叶枯黄脱落。花梗染病顶部肿大弯曲,呈“龙头”状,花器受害,花瓣畸形、膨大,变绿呈叶状,久不凋萎,亦不结实。茎部病斑为长椭圆形白色疤斑,病部肿大弯曲。系统侵染时产生龙头拐症状,不同与油菜霜霉病。

【油莱白锈病病原与发生规律】

Albugocandida称白锈菌,属鞭毛菌亚门。油菜白锈病菌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中或混在种子中间越夏,据试验每克油菜种子中有卵孢子6-41个,多者高达1500个,把卵孢子混入油菜种子中播种,发病率大幅度提高,且多引起系统侵染。越夏的卵孢子萌发产出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侵染油菜引致初侵染。在被侵染的幼苗上形成孢子囊堆进行再侵染。冬季则以菌丝和孢子囊堆在病叶上越冬,翌年春季气温升高,孢子囊借气流传播,遇有水湿条件产生游动孢子或直接萌发侵染油菜叶、花梗、花及角果进行再侵染,油菜成熟时又产生卵孢子在病部或混入种子中越夏。白锈菌产生孢子囊适温8-10℃,萌发适温7-13℃,低于0℃或高于25℃一般不萌发,湿度要求95%-。潜育期约12天。生产上连续降雨2-3天孢子囊破裂达到高峰。在4-6片真叶的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及抽薹至盛花期出现2个高峰期。此病适于低温高湿的环境条件,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质薪重,浇水过多,昼夜温差大,结露水重,偏施氮肥过多的地块发病均较高。

【油莱白锈病防治方法】

种植抗病品种。芥菜型油菜抗性强,甘蓝型次之,白菜型易感病。有不少高抗的品种,可因地制宜选用。与禾本科作物轮作1-2年或水旱轮作。严格剔除病苗,当出现“龙头”时,及时剪除,集中烧毁。合理施肥、清沟排渍。

油菜抽薹期,可用下列药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0-150岁亩;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200g/亩;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75g/亩,对水40-50kg均匀喷施,每7-10天1次,喷2-3次,可有效的预防病害的发生。

在开花初期,可喷施下列药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亩喷配好的药液60-70kg,连续防治2-3次,每次间隔7-10天,对白锈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免费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