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蚜

花生蚜俗称苜蓿蚜、豆蚜、槐蚜,属于同翅目,蚜科害虫,其再各地都有分布,其中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受害相对较重。主要危害作物包括:花生、苜蓿、苕子、豌豆、豇豆等。

花生蚜的为害特点

成、若虫群集在花生嫩叶、嫩芽、花柄、果针上吸汁,致叶片变黄卷缩,生长缓慢或停止,植株矮小,影响花芽形成和荚果发育,造成花生减产。

花生蚜的形态特征

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5一1.8mm,体黑绿色,有光泽。触角6节,第l、2节黑褐色,3、6节黄白色,节间带褐色,第3节较长,上有4—7个感觉圈,排列成行。翅基、翅痣、翅脉均为橙黄色。各足腿节、胫节端部及跗节暗黑色,余黄白色。腹部各节背面具硬化的暗褐色条斑,第l节、7节各具腹侧突1对。腹管黑色,圆筒形,端部稍细,有覆瓦状花纹,长是尾片的2倍。尾片乳突黑色上翘,两侧各生3根刚毛。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8—2.0mm,体较肥胖,黑色至紫黑色,具光泽。卵长椭圆形,初浅黄色,后变草绿色至黑色。若蚜黄褐色,体上具薄蜡粉,腹管黑色细长,尾片黑色很短。

花生蚜的生活习性

山东、河北年生20代,广东、福建30多代。在山东以无翅胎生若蚜于避风向阳处的荠菜、苜蓿、地丁等寄主上越冬,也有少量以卵在枯死寄主的残株上越冬。该蚜虫在华南各省能在豆科植物上继续繁殖,无越冬现象。北方于翌春气温回升到10℃时开始活动,3月上中旬即繁殖为害。先在越冬寄主上繁殖几代后,开始产生有翅蚜,迁移到附近的豌豆、刺槐、国槐等植物上为害,花生出苗后,即迁入花生田为害。5月底至6月下旬花生开花结荚期是该蚜虫为害盛期。花生收获前产生有翅蚜,迁飞到夏季豆科植物上越夏,秋播花生出苗后又迁入花生田为害,一直到晚秋产生有翅蚜交尾产卵越冬。春末夏初气候温暖,雨量适中利于该虫发生和繁殖。旱地、坡地及生长茂密地块发生重。主要天敌有瓢虫、食蚜蝇、草蛉等。

花生蚜的防治方法

(1)合理邻作。花生田周围地块尽量避免种植豌豆的其他寄主植物,以减轻为害。

(2) 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播种,合理密植,防止田间郁闭;适时灌溉,防止田间过干过湿;清洁田园,田间病残体,以及铲除田间及周边杂草,破坏蚜虫生存环境。

(3)保护与利用天敌。

(4)药剂防治。

加强预测预报,当天气干旱、蚜墩率达30%或百墩的蚜量达1000头以上时,即应立即防治。

①毒土(毒沙)。每667㎡选用1.5%乐果粉或2.5%敌百虫粉1.5-2kg,或10%辛拌磷粉粒剂0.5kg,或3%久效磷颗粒剂、或3%甲拌磷1.5-2kg,结合花生播种,将上述药剂加干细土(沙)25-40kg拌均匀后施于花生播种沟内,可起到防蚜和兼治地下害虫的作用。

②喷药防治。在有翅蚜向花生田迁移高峰后2-3天,开始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40%乐果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70%灭蚜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40%乙酰甲胺磷乳油1500倍液。

③喷粉防治。喷撒1.5%乐果粉剂每667㎡2kg或2.5%敌百虫粉剂、2%杀螟松粉剂,每667m2 1.5-2kg。喷粉时,应选无风的早晨或傍晚进行效果。

免费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