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褐斑病

菊花褐斑病又称菊花斑枯病,是菊花栽培品种上常见的重要病害,其传播途径广泛,需谨慎防范。

菊花褐斑病危害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菊花的叶片。从植株的下部叶片先发生,病斑散生,初为褪绿斑,而后变为褐色或黑色,病斑逐渐扩大成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状,严重时多个病斑可互相连结成大斑块,后期病斑中心转浅灰色,散生不甚明显的小黑点,叶枯下垂,倒挂于茎上。

菊花褐斑病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或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成为次年的初次侵染来源。分生孢子器吸水涨发溢出大量的分生孢子,由风传播;分生孢子器从气孔侵入,潜育期约20-30天。潜育期长短与菊花品种的感病性和温度有关。温度高潜育期较短,抗病品种潜育期较长。病害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4-28℃。褐斑病的发生期是4-11月份,8-10月份为发病盛期。秋雨连绵、种植密度或盆花摆放密度大、通风透光不良,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连作老根留种及多年栽培的菊花均比较严重。

菊花褐斑病防治措施:

(1)改善环境条件,增施磷、钾肥,氮肥要适量,病害严重的圃地实行轮作,忌重茬;浇水时忌喷溅弄湿下部叶片,栽植不要太密,加强通风透光;土壤表面铺放一层泥炭土等,可以对病残体上分生孢子的传播起到机械隔离作用。

(2)减少浸染来源,一旦发现病叶要及时除去,并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或在发病前喷5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

免费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