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霜霉病如何防治?症状、发生规律是什么?

2021/4/29 1988.TV病虫害图谱

玫瑰霜霉病称为玫瑰的肝癌,为世界性玫瑰病害。若发病初期及时防治,还能补救,一旦到了后期,用防治很难控制其蔓延,几天就开始掉叶子。

玫瑰霜霉病症状

主要侵染叶片,也侵染嫩枝、叶柄、花梗、花蕾和花。叶片受浸染后,叶面病斑初为紫褐色至褐色小点,后扩展成直径1.5~13毫米的圆斑,黑色或深褐色,边缘纤毛状,病斑周围常有黄色晕圈包围。在扩大镜下,病部可见黑色疱状的小粒体,病斑往往几个相连,病部周围叶大面积发黄,使得病斑成为带有绿色边缘的“小岛”。但个别品种上边缘也可整齐光滑。病斑逐渐连在一起,形成大斑,周围叶肉大面积变黄。病叶易于脱落,严重时整个植株下部叶片全部脱落,变为光干状,也有些月季品种不脱落。在幼嫩枝条和花梗上感染产生紫色到黑色条状斑点,微下陷。病害严重发生时,整个植株下部及中部片全部脱落,仅留顶部几张新叶。嫩枝上的病斑点,初期为长椭圆形,暗紫红色,稍有下陷。花梗上的斑点较小。当气温上升到25℃左右,空气湿度接近饱和的闷热天气,发病严重,阴雨季节病害蔓延快,侵染也重。

玫瑰霜霉病发生规律

借助雨水或喷灌水飞溅传播,昆虫也可传播。分生孢子也是初侵染来源之。分生孢子借风雨、飞溅水滴传播危害,因而多雨、多雾、多露时易于发病。据试验,叶上有滞留水分时,孢子6小时内即可萌芽侵入。萌发侵入的适宜温度为20~25℃pH值为7~8,潜育期10~11天,老叶潜育期略长,为13天,病菌可多次重复侵染,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病,但炎夏高温(30℃)干旱季节病害扩展缓慢。植株衰弱时容易感病。品种间抗病性存在关差异,一般浅色花、小朵花以及直立性品种易于感病,但无免疫品种。该病菌能在落叶上,枝条上或土壤里越冬,待温度湿度适宜时,借助雨水、风吹,或浇水时溅起的泥土传播,尤其是在多雨、多雾、露水重的天气传播更快。若下午浇水过晚,入夜前叶面浮水未干,也能促使本病发生。此外,植株种植过密或场地通风不良,也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原因。温度25℃是发病高峰,只要温度20℃以上,湿度,连续3个小时,霜霉病的发病率就可达,规避了上述条件也就达到了防治霜霉病的目的。

玫瑰霜霉病防治方法

防治一般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一是挑选抗性强的品种。二是改善栽培环境,栽培场地要空气流通,光照充足,每天至少保证6小时以上的光照。培养土要透气,那些瘠薄土、板结土、盐碱土是种不好玫瑰的。三是清理园中落叶、枯枝、杂草、废物,并集中烧毁,以减少传染源。

(1)。 定植前可用800-1000倍百菌清防病,或1%的福美砷药剂进行土壤。月季苗期防止往叶片上滴水、喷灌,必须喷灌要在晴天上午进行。

(2)。定植后,苗高没有超过30厘米时,每周喷药防病一次,每次叶片正反两面都要喷到。新叶刚刚展开时,即应开始喷药,一般7~10天1次。使用的药剂有50%多菌灵加湿性粉5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5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500倍液,或1:1:100倍波尔多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1000~1200倍液。发病前,使用75%的百菌清1000倍药液喷雾,2周一次,直至控制住蔓延为止。

(3)。一旦发现病叶,立即剪除。不要随意用手触摸发病植株的叶片,防止人为传播。发病时,可喷800倍50%的多菌灵药液,此药抗水冲刷。实践证明,使用传统的波尔多液来防治该病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因为此药在月季发病的潮湿天气中具有较强的粘着性,在叶面上能形成一层薄膜,从而能有效地杀死病菌。波尔多液药效可维持2周。由于黑斑病菌潜伏期长,喷药时间掌握在发病之前,效果会更好。波尔多液采用100倍液石灰等量式,要现配现用,不要隔夜。喷施时间宜选在傍晚,中午高温时喷易产生药害。

主要使用药有普力克、抑快净等可以得到一定控制,但一般不提倡治,主要是防。

以上就是关于玫瑰霜霉病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免费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