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灰螟的为害症状和粟灰螟的防治!

2019/1/17 1988.TV病虫害图谱

粟灰螟在我国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内蒙古、西北、华东北部等北方谷子产区,以及广东、台湾、广西和四川等省(区)的一部分甘蔗产区。

粟灰螟简介

粟灰螟在我国广泛分布于西北、华东北部等北方谷子产区,以及广东、台湾、广西和四川等省(区)的一部分甘蔗产区。和玉米螟比较,粟灰螟食性较简单。在北方主要为害谷子,有时也为害糜黍和狗尾草、谷莠子等禾本科作物和杂草。

粟灰螟形态特征

翅展18-25mm,雄娥体淡黄褐色,额圆形不突向前方,无单眼,下唇须浅褐色,胸部暗黄色;前翅浅黄褐色杂有黑褐色鳞片,中室顶端及中室里各具小黑斑1个,有时只见1个,外缘生7个小黑点成一列;后翅灰白色,外缘浅褐色。雌蛾色较浅,前翅无小黑点。卵长0.8mm,扁椭圆形,表面生网状纹。初白色,孵化前灰黑色。末龄幼虫体长15-23mm,头红褐色或黑褐色,胸部黄白色,体背具紫褐色纵线5条,中线略细。蛹长12-14mm,腹部5-7节周围有数条褐色突起,第7节后瘦削,末端平。初蛹乳白色,羽化前变成深褐色。

粟灰螟为害症状

谷子苗期受害后造成枯心株;谷株抽穗后被蛀,常常形成穗而不实,或遇风雨,大量折株造成减产,成为北方谷区的主要蛀茎害虫。当谷子与玉米混播或与玉米高粱间作时,玉米、高粱等也可受其为害。

粟灰螟生活习性

粟灰螟在我国北方谷子产区,一年可以发生1~3代,一般以2、3代发生区为害较重。粟灰螟以幼虫越冬,并以老熟幼虫为主,主要集中在谷茬内,少数在谷草内越冬。在2代区,***代幼虫集中为害春谷苗期,造成枯心,第二代主要为害春谷穗期和夏谷苗期;在3代区,***、二代为害情况基本与二代区相同,第三代幼虫主要为害夏谷穗期和晚播夏谷苗期。

成虫多于日落前后羽化,白天潜栖于谷株或其它植物的叶背、土愉下或土缝等阴暗处,夜晚活动,有趋光性。***代成虫卵多产于春谷苗中及下部叶背的中部至叶尖近部中脉处,少数可产于叶面。第二代成虫卵在夏谷上的分布情况与***代卵相似,而在已抽穗的春谷上多产于基部小叶或中部叶背,少数产于谷茎上。

初孵幼虫行动活泼,爬行迅速。大部分幼虫于卵株上沿茎爬至下部叶鞘或靠近地面新生根处取食为害;部分吐丝下垂,随风飘至邻株或落地面爬于它株。幼虫孵出后3天,大多转至谷株基部,并自近地面处或第二、三叶鞘处蛀茎为害,约5天后,被害谷苗心叶青枯,蛀孔处仅有少量虫粪或残屑。发育至3龄后表现转株为害习性,一般幼虫可能转害2~3株。

降雨量和湿度对粟灰螟影响***大,春季如雨多,湿度大,有利于化蛹、羽化和产卵。粟灰螟产卵对谷苗有较强的选择性,播种越早,植株越高,受害越重。品种间的差异也较大,一般株色深,基秆粗软,叶鞘茸毛稀疏,分蘖力弱的品种受害重。春谷区和春夏谷混播区发生重,夏谷区为害轻。

粟灰螟防治方法

粟灰螟农业防治

⑴结合秋耕耙地,拾烧谷茬,并集中烧毁。

⑵因地制宜调节播种期,躲过产卵盛期。

⑶选种抗虫品种,种植早播诱集田,集中防治。

⑷及时拔除枯心苗,减少扩散为害。

粟灰螟药剂防治

用药***佳时期是卵盛孵期至幼虫蛀茎之前。主要施撒毒土:

⑴每亩用1.5%甲基1605粉剂2千克,拌细土20千克或用5%西维困粉剂1.5~2千克,拌细土20千克制成毒土,撒在谷苗根际;

⑵每亩用50%对硫磷(1605)乳油50~100毫升,拌细土15~20千克,拌匀后顺垅撒在谷苗根际附近,形成药带,效果亦佳。

免费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