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叶鞘腐败病有什么特征?怎样传播的?

2014/3/14 1988.TV病虫害图谱

水稻叶鞘腐败病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梗圆柱状,有1~2回分枝,每次分枝3~4根,在分枝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无色,圆柱形至椭圆形,大小3~20×1.5~4(μm)。病菌生长温限10~35℃,菌丝生长和产生孢子适温为25~30℃,适宜pH值为3~9,其中pH5.5适。光照对病菌的生长发育、产生孢子有抑制作用,黑暗时产孢多。30℃潜育期1天,20~28℃为2天,23℃为3天,19℃为4天。

诸葛根樟研究认为本病与紫鞘病为同一病原,病菌通过伤口侵入寄主的,往往造成组织坏死,出现鞘腐病。从自然孔口侵入的往往造成细胞死亡,则出现紫鞘病。但陈吉棣等研究认为紫鞘病是另一病原。

水稻叶鞘腐败病种子带菌率59.7%,病菌可侵至颖壳、米粒,病菌在种子上可存活到翌年8~9月;稻草带菌散落场面的存活137天;浸泡田水中存活38天;褐飞虱、蚜虫、叶螨也带菌。侵染方式分3种。一是种子带菌的,种子发芽后病菌从生长点侵入,随稻苗生长而扩展,有系统侵染的特点。二是从伤口侵入。三是从气孔、水孔等自然孔口侵入。发病后病部形成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

免费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