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赤枯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2014/3/11 1988.TV病虫害图谱

水稻赤枯病是土壤环境、栽培管理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发病内因主要是稻株缺钾。钾主要以水溶性的形态存在,在秧苗体内具有高度的移动性。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秧苗根系对钾的吸收减少,营养比例失调,钾、氮平衡被打破,稻株体内钾含量不足,秧苗基部老叶中的钾转移到新生叶片中再利用,而下部老叶则表现出褐色的锈斑。

天气条件:7月份,大面积水稻处于分蘖期,机插秧等分蘖盛期在7月10日左右,直播稻、麦套稻分蘖盛期在7月20日左右,正是易感赤枯病

的生育期。据气象资料分析,今年7月份平均气温为27.2℃,是2005年以来的第4位,比去年同期低1.53℃,降雨35.4㎜,是2005年以来的第5位,比去年同期少187.6㎜。盛夏不热,气温低,降雨少,长时间的低温寡照造成稻田水温、土温低,根系发育不良,水稻吸收钾等营养元素的能力降低,诱发赤枯病。

栽培管理:低洼积水,长期深灌,水浆管理不当,土壤通透性差,长期缺氧,还原性强,产生大量的有毒物质(H2S等),毒害根系(根赤褐色,白根少,老根变黑腐烂,有恶臭味),降低稻株活力;秸秆全量还田的田块,秸秆在腐熟过程中与稻株争夺氮素,加之在无氧条件下腐烂,产生大量的有毒物质,若水浆管理措施不到位,特别干湿交替管理措施跟不上,有毒物质不能及时排出,将聚集于稻株根部,毒害根系,影响根系生长,终导致病害发生;麦套稻田秸秆还田量少,且多在田间沟中腐熟,处于有氧状态,有毒物质产生少,再加上水管措施及时到位,发病轻。

免费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