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吸果夜蛾

昆虫名,为鳞翅目,夜蛾科。分布于浙江、江苏、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地。果树害虫,以成虫刺吸汁液,造成果实腐烂和落果。除危害芒果果实外,另危害柑橘、苹果、葡萄、枇杷、杨梅、番茄、梨、桃、杏、柿、栗等植物的果实。

芒果吸果夜蛾发生规律

吸果夜蛾白天潜伏,晚间飞进果园危害,利用其锐利的口器吸取即将成熟果实的果汁,致使果实腐烂落果。吸食果汁时先伸出其虹吸式口器在果面寻索,找到适当的位置后,用口器的固定在果皮上不断左右摆动,数分钟后其口器即能刺入果肉内取食。取食时间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使果实内部组织受到破坏而逐渐腐烂,以至脱落。吸果夜蛾危害后有刺孔,在表皮内外,其刺孔的直径大小均基本相似,与机械创伤有明显的区别。吸果夜蛾是丘陵山地果园的重要害虫之一,种类很多,普遍发生的也有10多种,其中在广州地区危害为普遍而又严重的是嘴壶夜蛾。

芒果吸果夜蛾形态特征

成虫

嘴壶夜蛾属中型蛾子,体身躯肥大多毛,虹吸式口器发达,且其口器喙的前端有穿刺的结构,这与一般蛾蝶类的昆虫虹吸式口器有明显的不同。前翅棕褐色,外缘的先端外突成一角,角的内侧有一个三角形红褐色斑,后缘中部内凹,顶角至后缘中部有一深色斜线。后翅单一,沿外缘深褐色。

扁球形,散产,初产时黄白色,数小时后卵壳呈暗红色蕴含纹,孵化前变为灰褐色。

幼虫

共6龄,除第1龄暗灰褐色外,其余各龄体均漆黑色。体背各节有或白色斑纹,间杂白色、红色斑点,变化较大。表面肉质肥大,光滑无毛,老熟时体长约38毫米。腹足(包括臀足)仅4对,行走时弓身如尺蠖状。

赤褐色被蛹,在幼虫所吐的丝和土粒结成的茧中,或将寄主植物的叶片卷成筒状,蛰伏其中化蛹。

芒果吸果夜蛾生活习性

在广州一年发生5~6代,以幼虫越冬。成虫白天隐蔽在果园附近灌木丛中荫蔽处,傍晚飞出活动。趋光性弱,趋化性强,嗜食糖液,危害多种水果,4~6月首先危害枇杷、杨梅、桃、李等,6~7月危害芒果、黄皮,8月下旬开始危害早熟柑橘品种,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是盛发期,继续危害柑橘类果实,11月下旬虫口密度下降。当气温在10℃以下或风力在4级以上时停止活动,在无风闷热的晚上危害猖獗,多食性,能以多种野生花果为蜜源补充营养。产卵活动多在上半夜。幼虫亦多食性,但偏喜防己科植物(独脚乌桕),多在叶背取食,3龄以后畏光,于上午10时左右迁至附近杂草或浅土中隐蔽,下午4时以后再迁回寄主上。在广州地区的7~8月,卵期3~4天,幼虫期20~22天,蛹期约10天,成虫期7~8天。

免费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