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蓝霜霉病

芥蓝霜霉病是在病株上感染越冬的,在适宜的温度下,可直接感染该病菌。芥蓝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情况造成芥蓝减产减质,那么如何防治芥蓝霜霉病呢?下面小编把芥蓝霜霉病防治技巧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帮助大家种植高产芥蓝,提升芥蓝在市场上的食用价值。

芥蓝霜霉病为芥蓝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分布广泛,发生普遍,在保护地和露地生产中均造成为害。一般病株率常在20%左右,重病地块和棚室的病株可达,造成绝收。此病明显影响芥蓝的产量与品质,还为害多种其他十字花科蔬菜。生产上,急待深入研究芥蓝霜霉病的发生规律、有效的防治方法及抗性育种等措施。

1、芥蓝霜霉病病害症状

该病各生育期都发生,以苗期发病受害较重。主要侵染叶片,也危害留种株种荚。幼苗发病,在叶背面出现白色霜状霉,苗变黄枯死。

成株发病,叶片正面病斑初为淡绿、黄色或白色,后逐渐变为淡褐色不规则坏死斑;叶片背面初为灰褐色小点,湿度大时呈水渍状,后病部逐渐扩展成不规则灰褐色至灰白色凹陷斑,随后病斑上长出灰白色霉层,在高温下易发展成黄褐色病斑,发病严重时病斑汇合,叶片变黄枯死。生长期中老叶受害后有时病原菌也能系统侵染进入茎部,在贮藏期间继续发展达到叶球内,使中脉及叶肉组织上出现黄色不规则形的坏死斑,叶片干枯脱落。

种荚受害,荚果病斑常呈紫黑色,性状不定,湿度大时斑面亦有稀疏白霉发生,受害严重时种荚籽粒半实或不实,荚果变小。

2、芥蓝霜霉病病原特征

病原菌为寄生霜霉或芸苔霜霉(Peronospora parasitica (Pers.) Fr.),异名P. brassicae Gumann,属鞭毛菌亚门霜霉属。菌丝无色,无隔膜,蔓延于细胞间,靠吸器伸入细胞内吸取水分和营养,吸器为圆形至梨形或棍棒状。自菌丝上长出的孢囊梗从气孔伸出,常单生或2-4根束生,无分隔,无色,主干基部膨大,顶端2-5次分枝,长154.5-515μm,主轴和分技成锐角,其顶端尖锐、弯曲,每端长一个孢子囊。孢子囊为无色,长圆形至卵圆形,单胞,大小为19.8-30.9×18-28μm,多从侧面产生芽管,无游动孢子。卵孢子黄褐色,球形,表面光滑,单胞,长27.9-45.3μm,卵球直径12.4-27.5μm,表面皱缩或光滑,胞壁厚,抗逆性强,条件适宜时,可直接产生芽管进行侵染。该菌只能在活体上存活。

3、芥蓝霜霉病发病规律

病原菌无明显越冬期,主要以菌丝体在冬季生长的病株或其他寄主上为害过冬,或在窖藏的十字花科蔬菜种株上越冬,也可以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次年萌发侵染春菜,发病后,在病斑上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种子也可带菌,播种后侵染幼苗。病菌侵染后产生大量孢子囊,借风雨、气流在田间传播,使病害扩展蔓延。

4、芥蓝霜霉病影响病害发生的因素

孢子囊萌发温度8-12℃,侵入适温16℃,菌丝生长适温20-24℃。孢子囊形成、萌发和再侵染需要水滴或水膜,因而空气温度高低、结露时间长短,直接影响病害发生的轻重。不同品种间抗性差异较明显。

温度14-22℃,相对温度80%以上有利病害的发生与流行。一般多露、连阴雨天、光照不足、保护地通风不良、连茬或间套种其他十字花科蔬菜容易发病,底肥不足、田间积水、生长衰弱的情况下发病尤为严重。

免费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