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梢回枯病

茶梢回枯病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多孔菌目,革菌科、伏革菌属、伏革菌。菌丝体分枝,分隔,无色,呈不规则形膨大,直径4~7μm。担孢子棍棒形,大小10~23×8~12.5μm,顶生小梗4个。

茶梢回枯病为害症状

一般不会引起全株死亡,但茶树病梢部常常发黑,生长纤弱,并由上向下逐渐发生回枯,其上叶片脱落。折断病梢可见其横断面变褐。在潮湿条件下,病部可形成大小不同的病斑和子实体。[1]

茶梢回枯病病原形态特征

担孢子椭圆形,大小7~12.5×4~7μm。在人工培养基上可形成紫褐色至褐色,直径0.5~4mm的菌核。菌核常相互连在一起。

茶梢回枯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从茶树枝梢部的伤口、采摘和修剪的切面侵入,引起枝梢回枯。在树势衰弱和干旱条件下,茶梢回来病发生较普遍。

免费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