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黑心病

菠萝果实是由许多小果组成的聚合果。该病初在小果的近果轴处出现半透眀水渍状黄褐色小斑点;随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褐斑的果眼数增加,面积扩大,颜色加深,病斑扩展超出果眼,沿果轴连成一片;果轴和果肉几乎全变为褐色。

菠萝黑心病症状

黑心病的病果初期症状与黑腐病Thielaviopsisparadoxa、酸腐病Pectobacteriumcarotovora和酵母发酵病相似,且长有并发现象,较易混淆。与其区别主要有:黑心病病果仍保留菠萝特有的风味和芳香,无异味,不腐烂,很难从外观上区别病健果。

酸腐病一旦染病,病组织迅速腐烂,同时产生一种难闻的酸臭味,榨出的果汁因的存在而呈不透明云雾状。酵母发酵病果内部组织软化,产生气体,病部常有大量泡沫状粘液流出,并散发出浓郁的酒糟味,仅剩下一空壳,且此病是夏季发生严重。

菠萝黑心病病因

该病病因目前还不是很明确,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低温引起的生理失调症,22~25℃以下的低温可导致该病,高于25℃则不发生。国外有学者认为菠萝对黑心病的敏感性始于田间,而收获后的环境只是加强了这种敏感性。田间低温可能引起代谢的某些变化,产生一种导致黑心的前体物(Precursor),收获后继以低温(4~8℃)贮运,促使前体物累积。若接着在20℃高温下7天,前体物会转变成毒物,导致黑心。

但如果再继续在低温下贮藏,前体物又会停止合成并转变为的化合物。这种毒物,可能是褐色的酚盐化合物。我国谭兴杰等(1989)认为诱导菠萝黑心病的因子,除低温外,还有赤霉素(GA3)。

免费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