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菜类菌核病

芥菜类菌核病为害部位

芥菜类菌核病,主要为害茎部、叶片或种荚:茎部染病,初呈水渍状斑块,盾呈湿腐状,病部产生白霉,并由菌丝集结成黑色鼠粪状菌核。采种株染病,茎或植株花梗及种荚受害,初为灰白色,后枯萎干瘪,剖开病茎,可见髓部中空,内壁具白色菌丝及若干黑色菌核。

芥菜类菌核病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核混在土壤中或附着在采种株上、混杂在种子间越冬或越夏,在春、秋两季多雨潮湿,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放射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子囊孢子在衰老的叶片上,进行初侵染引起发病,后病部长出菌丝和菌核,在田间主要以菌丝通过病健株或病健组织的接触进行再侵染,到生长后期又形成菌核越冬。

白菜菌核病属于囊孢子气传病害类型,其特点是气传的子囊孢子致病力强,从寄主的花,衰老叶或伤口侵入,以病健组织接触进行再侵染。菌丝生长发育和菌核形成适温0~30℃,适温度20℃,适相对湿度85%以上,菌核可不休眠,5~20℃及较高的土壤湿度即可萌发,其中以15℃适。在潮湿土壤中菌核能存活1年,干燥土中可存活3年。子囊孢子0~35℃均可萌发,但以5~10℃为适,萌发经48小时完成。

芥菜类菌核病病原描述

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称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

免费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