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叶霉病

豇豆叶霉病也叫煤腐病,在各地均有发生,是近年来一种较为严重的豇豆病害。该病可致使叶片干枯脱落,结荚不良,采收次数减少,严重减产。除豇豆外,菜豆、蚕豆、豌豆和大豆等豆科作物也会被感染。

豇豆叶霉病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茎蔓和豆荚也可受害。发病初期在叶片两面产生赤褐色小斑点,后扩大成直径为0.5~2厘米的近圆形或多角形的褐色病斑,病、健部分交界不明显。潮湿时,叶背面病斑上密生灰黑色霉层,有时叶正面病斑也有霉层。严重时,病斑相互连片,引起早期落叶,仅留顶端嫩叶。病叶变小,病株结荚减少。

豇豆叶霉病病原菌

病原菌为菜豆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cruenta(-Sacc.)Deighton,还侵染菜豆、蚕豆、豌豆、大豆等豆科作物。病原菌发育温度70C—35℃,适温度30℃。

豇豆叶霉病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块随病残体在田间越冬。翌年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在菌丝块上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浇水等传播,从寄主的气孔侵入,进行初侵染,引起发病。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可以进行多次再侵染。一般在开花结荚期开始发病,病害多发生在老叶或成熟的叶片上,顶端嫩叶或上部叶片较少发病。贵州省春豇豆一般4月中旬开始发病,6月上中旬至7月上中旬为发病高峰期。

田间高温、高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温度在25℃~30℃,相对湿度85%以上,通风不良的棚室发病重。连作地发病重,春播过晚的豇豆发病较重。

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如红嘴燕品种发病较重,而鳗鲤豇品种比较抗病,发病轻。

免费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