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褐色枝枯病

为害症状月季褐色枝枯病又名月季褐色茎溃疡病,在世界各地月季种植区发生普遍,为害严重造成较大损失。除月季外,还为害玫瑰等蔷薇属花卉。

又称褐色溃疡病。为害茎、叶和花等植株地上部位。茎染病产生形状不规则暗褐色水渍状病斑,病部渐干枯下陷,中央浅栗褐色至灰白色,有深紫色边缘,后期病部散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湿度大或雨天溢出浅黄色孢子角。叶片染病产生紫褐色或较大坏死斑。幼花染病出现“眼斑”,后花瓣变褐枯萎,花蕾受害后不开放。

月季褐色枝枯病形态特征

多个子囊壳生在子座内,球形,有聚集在一起的长颈,孔口外通处为盘状结构。子囊圆筒形,大小20-50×6-8(微米)。子囊孢子椭圆形,单胞五色,8-11×3-4(微米)。无性态为Fusicoccumsp.分生孢子器生在于座内,分生孢子卵形,五色,大小为5-11×2-3(微米)。

月季褐色枝枯病发病特点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枝条病斑上越冬,翌年春天,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引起发病。肥水管理跟不上,受害受涝、伤口连片易发病。湿冷的环境,发病重。

月季褐色枝枯病发生规律

病菌在茎枝的患病组织内越冬,有性阶段于翌年早春在病枝上形成。随后由产生的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借风雨和水溅传播成为初浸染源。一般通过休眠芽或伤口侵入而较注从无伤表皮侵入。整个生长季主要由分生孢子浸染、传播和为害,有再浸染。

由于病害主要从伤口侵入,病菌的分生孢子萌芽和生长的适温度较高,为28-30℃,故夏季发病较重。干旱胁迫会使病害加重,这主要可能由于寄主受旱抗性降低之故。

免费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