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性角斑病

丝瓜性角斑病,主要发生在叶、叶柄、茎、卷须及果实上。叶片染病初生透明状小斑点,扩大后形成具黄色晕圈的灰褐色斑,中央变褐或呈灰白色穿孔破裂,湿度大时病部产生乳白色溢脓。茎和果实染病,初呈水浸状,后也溢有白色菌脓,干燥时变为灰色,常形成溃疡。

丝瓜性角斑病基本信息

中文名:丝瓜性角斑病

英文名:Vegetablespongeangularleafspot

病原中文名:丁香假单脆杆菌黄瓜角斑病致病变种

病原拉丁学名:Pseudomonassyringaepv.lachrymans(SmithetBryan)Young,Dye&Wilkie

病害类型:

主要危害作物:丝瓜

主要为害部位:主要发生在叶、叶柄、茎、卷须及果实上

丝瓜性角斑病病原形态特征

Pseudomonassyringaepv.1achrymans(SmithetBryan)Young,Dye&Wilkie称丁香假单胞杆菌,流泪致病变种(黄瓜角斑病假单胞菌),属。菌体短杆状相互呈链状连接,具端生鞭毛1~5根,大小0.7~0.9×1.4~2微米,有荚膜,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在金氏B平板培养基上,菌落白色,近圆或略呈不规则形,扁平,中央凸起,污白色,不透明,具同心环纹,边缘一圈薄且透明,菌落直径5~7毫米,外缘有放射状细毛状物,具黄绿色荧光。生长适温24~28℃,39℃,4℃,48~50℃经10分钟致死。

丝瓜性角斑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原菌在种子内、外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菌由叶片或果实伤口、自然孔口侵入,进入胚乳组织或胚幼根的外皮层,造成种子内带菌。此外,采种时病瓜接触污染的种子致种子外带菌。且可在种子内存活1年,土壤中病残体上的病菌可存活3~4个月,生产上如播种带菌种子,出苗后子叶发病,病菌在细胞间繁殖,丝瓜病部溢出的菌脓,借大量雨珠下落,或结露及叶缘吐水滴落、飞溅传播蔓延,进行多次重复侵染。

露地丝瓜蹲苗结束后,随雨季到来和田间浇水开始,始见发病,病菌靠气流或雨水逐渐扩展开来,一直延续到结瓜盛期,后随气温下降,病情缓和。发病温限10~30℃,适温24~28℃,适宜相对湿度70%以上易发病,病斑大小与湿度相关:夜间饱和湿度大于6小时,叶片上病斑大且典型;湿度低于85%,或饱和湿度持续时间不足3小时,病斑小;昼夜温差大,结露重且持续时间长,发病重。在田间浇水次日,叶背出现大量水浸状病斑或菌脓。有时,只要有少量菌源即可引起该病发生和流行。

免费加群